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田国垒 周怿
近年来,山东省东营市面对产业升级加速、安全生产压力大、技能人才短缺等挑战,东营市垦利区的山东东营园区立足石化产业主阵地,以工会组织为枢纽,聚焦“安全赋能、创新赋能、幸福赋能”,通过工会组织串联各方力量,为石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出可复制的示范样板。
垦利区总工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刘军介绍道,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。
做好安全赋能,构建智慧化安全防控体系。一是“安全哨兵”全员行动。首创“工会主导、企业联动、职工参与”三级安全监督体系,发布企业开复工、特殊作业、教育培训等45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制度措施,工会牵头组建“职工安全督察队”,覆盖所有班组,赋予“现场叫停权”和“隐患直报权”。推行“安全隐患随手拍”积分奖励,激发全员监督热情,近两年职工主动上报隐患增长150%。二是“智慧云端”安全护航。建设县区化工产业园智慧监管平台,建立了智慧运营、安全、环保、应急、封闭化等多个模块,实现对131个重大危险源、150种危化品、433个储罐、2127个风险点的实时在线监测。安装高空瞭望17处,实现园区高空巡视全覆盖,建有特勤消防站1座,企业专职消防站5个,构建起“智慧监测+立体防控+快速响应”的全链条安全屏障。三是“实景应急”沉浸演练。投入建设园区级“化工安全体感中心”,模拟泄漏、火灾等高危场景,开展全员轮训。工会组织“应急技能大比武”,将竞赛成绩与企业安全绩效挂钩,推动应急反应时间缩短35%,园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45%,安全文化深入人心。
做好创新赋能,激活产业工人创新动能。一是“揭榜挂帅”解难题。工会联合园区技术中心,定期发布企业技术痛点清单,组织跨企业、跨工种“攻关联盟”,打破企业壁垒,汇聚集体智慧,累计成功攻克技术难题17项,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。其中,英科精细化工与齐鲁石化合作研发的低温常压重氮化工艺,产品纯度达99.7%—99.8%,技术世界领先。二是“技术创新”激活力。设立“化工园区工匠创新基金”,鼓励一线职工围绕工艺优化、节能降耗、工具改良等提出“金点子”。工会组织专家评审,快速落地优秀提案,按效益比例重奖发明人,累计收集提案1200余项,采纳实施300余项,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。耐斯特炭黑研发团队通过技术创新,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%,年增利润2000万元。三是“匠星闪耀”树标杆。联合人社局、行业协会,建立涵盖技能等级、创新贡献、带徒成效等多维度的“星级工匠”评定体系,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能手32名。设立“工匠沙龙”“绝活展示”等,推动工匠精神可视化传播,推动形成“培育一个、带动一片”的人才效应。
做好幸福赋能,构建全周期职工关怀网络。一是“心灵氧吧”全天候守护。针对化工行业倒班多、压力大的特点,工会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,开通24小时职工心理热线,建立“心灵驿站”,定期开展压力管理、家庭关系等主题团辅,守护职工心理健康“绿码”。二是“家文化”服务精准触达。联动打造“1+N”服务矩阵,以镇域职工服务站为枢纽,辐射园区N个车间班组服务点,免费提供就业创业、法律咨询、困难帮扶等服务,针对园区货运司机流动性大的特点,打造“七星·司机之家”,配套休憩室、淋浴房、洗衣房、培训室等共享阵地。近三年来,先后争取6亿元资金,高标准实施了供热供气管网、智慧化监管平台建设、危化品停车场、园区道路提升等15项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,园区承载力大幅提升。三是“未来工匠”育苗计划。关注职工子女成长,联合教育部门开设“化工科普夏令营”,组织职工子女进园区、进实验室,感受产业魅力。争取企业支持设立专项奖学金,奖励考入化工相关专业的职工子女,为行业储备未来人才。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